保齡球
保齡球 是一項體育或休閒活動,運動員將保齡球滾向或投向目標。 它是投擲運動的主要形式之一。 在瓶保齡球變種中,目標通常是在球道末端擊倒瓶(10 個瓶)。 一次擊球是指所有球瓶在第一次投擲時都被擊倒,而備用則是當第二次擊球時所有球瓶都被擊倒。 連續擊中 12 次即可獲得最高分 300 分。 連續三擊稱為“火雞”。 更多的打擊串被稱為帶有“bagger”一詞的數字,例如“four-bagger”,表示連續四次打擊。 「hambone」一詞也被用來描述連續四次擊球。 在目標變化中,目標通常是讓球盡可能接近目標。 瓶式保齡球通常在平坦的木質或其他合成表面上進行(可以根據不同的技術以不同的圖案塗油)。 在目標保齡球中,表面可以是草地、礫石或合成表面。 最常見的瓶式保齡球類型包括十瓶、九瓶、燭瓶、鴨瓶和五瓶保齡球。 在目標保齡球、保齡球、撞柱遊戲、凱格爾球、滾球、地毯滾球、法式滾球和滾球遊戲中,室內和室外品種都很受歡迎。 如今,保齡球運動在全球 90 多個國家/地區有 1 億人參與(其中美國有 7000 萬玩家),並透過家用遊戲機和手持設備視頻遊戲等娛樂媒體繼續發展。
美國和加拿大的保齡球通常指十瓶保齡球。 在英國和其他英聯邦國家,它往往指的是草坪滾球。
歷史
古代
已知最早的保齡球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。 在古埃及的文物中發現了當時使用的球的殘留物,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200 年的埃及原始王朝時期。 球是用穀物的外殼製成的,上面覆蓋著皮革等材料,並用繩子綁起來。 還發現了其他由瓷器製成的球,這表明由於它們的尺寸和重量,這些球是沿著地面滾動的,而不是投擲的。 其中一些類似於現代靶碗遊戲中使用的傑克。 希羅多德也指出,不同形式的保齡球遊戲是小亞細亞呂底亞人的發明。
大約 2,000 年前,在羅馬帝國,羅馬軍團士兵之間發展了一種類似的遊戲,要求將石頭物體盡可能靠近其他石頭物體投擲,最終演變成意大利地滾球或戶外保齡球。
西元 400 年左右,保齡球運動起源於德國,作為一種宗教儀式,透過將一塊岩石滾入代表異教徒的球桿 (kegel) 中來淨化自己的罪孽,因此保齡球手被稱為 keglers。
整篇文章複製自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. 版權屬於維基百科